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卡车新闻 > 整车新闻 >

江铃股份富山工厂: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的先锋实践——曾发发引领制造业转型

在江铃股份富山工厂,智能制造的脉搏跳动着国家工信部的双重认可——“智能制造示范工厂”与“国家绿色工厂”。这里,曾发发,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,以他的专业智慧,引领着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,成为新时代赣鄱先锋的典范。
图片

曾发发,这位24年职业生涯的领航者,以其专业优势,荣获多项重量级荣誉,如江西省井冈质量奖、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等。他的目光,始终锁定在制造业的未来,主导建设的富山工厂,正是这幅未来图景的坚实基座。
图片

在这里,99%的智能化不是抽象的数字,而是曾发发团队突破“智能柔性模块化产线”后的成果。涂装柔性生产系统中,行业首创的自适应模块化车身输送系统,赋予生产线前所未有的“柔性”——它能够根据订单和环境工况自动调整,满足上千种车身型号和22种车身颜色的全自动生产。智能视觉技术与先进算法,如同敏锐的“眼睛”和“大脑”,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,驱动设备预测性维护和全过程智能防错,保障了高效稳定的产出。轻卡产能提升1.8倍,节约投入超3亿元,效益是最好的证明。
图片

这份智能的底色,曾发发及其团队赋予了鲜明的绿意。通过系统性部署,优化生产工艺、升级关键设备、建立能源管理系统、深挖废弃物循环利用潜能,智能工厂同步蜕变成为环保典范。制造端单车碳排放降低42%,公司绿色电力使用比例攀升至25%以上,让“国家绿色工厂”的称号实至名归。
图片

曾发发看到的不仅是荣誉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锚定“质量领先”的坚定航向。2017年,他主导制定了“质量领先”战略屋,并推行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。“江铃始终坚持长期主义,坚持质量领先战略不动摇”,曾发发说,质量是江铃的核心竞争力。技术的创新成为稳步提升质量的“加速器”。曾发发带领团队成功融合AI模型与工业检测机理,打造了一套全流程的智能化检测系统。这套系统如同高精度的“智造显微镜”,通过智能视觉识别与大数据分析,精确捕捉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处质量波动,将问题阻断在最前端。

这份对精密的执着追求,也延伸至材料与工艺的攻坚。曾发发在团队的支持下,快速攻克铝板车身制造技术难点,成功将这项突破应用于福特烈马车型,使其车身铝材应用面积达到62%的领先水平。技术的厚积薄发,最终沉淀为市场与用户的信赖:2023-2024年,公司整体产品质量提升27%,出口车型质量实现了45%的显著改善。

在曾发发的手中,精益管理不仅是理念,更是驱动效益腾飞的“魔方”。面对品种日益繁多的生产需求,他展现出一位“空间魔术师”与“流程优化师”的巧思。他深度聚焦现有资源的挖潜与极致配置,通过精准把控生产要素、优化供应链体系、高效调配资源,成功在现有产线上导入20余款全新车型,将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现实。

“节流”与“开源”在他手中同频共振。他推动实施全价值链成本管控策略,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、生产制造的每一环,直至售后服务,全方位地探寻降本空间。这份细致入微的管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: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8%,库存资金下降13%。他更是把降本增效巧思融入日常管理中:推动人员跨线、跨专业技能培训,推行“全岗班模式”,灵活调配生产人员应对生产需求波动;实施错峰生产,并结合节能技术应用和管理对标。多项精细化管理措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:2022至2024年间,制造成本连续下降超20%,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更是达到108%。同时,他眼光向外,积极“开源”,通过承接外部业务,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效益渠道,两年间创造利润3000万元。这些成果,每一分都是用智慧和实干“抠”出来的精益真金。

曾发发深知,一切的突破与成就,根基在人才。他积极构筑技能人才的成长平台与激励机制。在他的推动下,江铃的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:公司新技能人才占比实现了倍增,从2022年的6%跃升至2024年的12%。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:2024年,3人荣膺全国性技能大奖,55人次摘得省市级荣誉桂冠。这支日益精壮的技能尖兵队伍,成为了江铃智造新图景中最生动、最持久的光芒。

在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,曾发发用可触可感的“智造”工厂、“绿色”效益、“精工”品质、“精益”真金,生动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先锋的担当答卷,为制造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可贵的“江铃实践”。


标签: 江铃股份富山工厂 智能制造 绿色工厂 曾发发 制造业转型
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